Article

俗語有言︰「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對過往歷史進行認真的研究,不只對於屬於「二手資料」(secondary sources) 的前人著作先有存疑求真的態度,對於「一手史料」(primary source) 的歷史文獻,何嘗不需要一股辨偽求真的精神?

拿著這樣一張屬於「一手史料」的明信片,上面寫著「格蘭特凱旋門,在1874年設立以歡迎美國總統格蘭特將軍訪問香港」(Grant triumphal Arch, Erected to welcome the arrival of General Grant, the American President, in his visit to Hongkong in 1874) 的一段說話,是否「有圖有真相」,美國總統格蘭特在1874年曾到訪香港?
 

在香港動植物公園設立凱旋門歡迎美國總統格蘭特1874年訪港的明信片,由The Hongkong Pictorial Postcard Co.發行。(蔡思行藏)
在香港動植物公園設立凱旋門歡迎美國總統格蘭特1874年訪港的明信片,由 The Hongkong Pictorial Postcard Co. 發行。(蔡思行藏)


首先,我們對照一下歷任美國總統名冊,格蘭特 (Ulysses S. Grant) 在1869年至1877年擔任美國第18任總統。以「將軍」稱呼格蘭特,在於格蘭特在美國南北戰爭 (1861年—1865年) 期間擔任屬於北方美國聯邦軍的總指揮官,與南方邦聯軍統領李將軍 (General Robert Edward Lee) 相對抗而聲名鵲起而加以尊稱。
 

格蘭特 (Ulysses S. Grant) 在1869年至1877年擔任美國第18任總統
格蘭特 (Ulysses S. Grant) 在1869年至1877年擔任美國第18任總統。(網上圖片)


第二,在明信片背後看到萬國郵政聯盟的法文名稱︰「Union Postale Universelle」。萬國郵政聯盟的前身是1874年10月9日在瑞士簽訂伯爾尼條約 (Treaty of Bern) 而成立的郵政總聯盟 (General Postal Union) ,隨著成員國數目的增加而在1878年改為萬國郵政聯盟。聯盟成立的目的在於確立世界各國郵寄郵件到各地時都有劃一的收費標準,本地和外國的郵件在本地郵遞都應該有劃一的待遇等。英國在1875年加入郵政總聯盟,香港則在1877年4月1日才加入,所以可以推斷這張明信片並不是1874年發行的。那麼,這張明信片是否後來發行以紀念此事?

歷任美國總統均有以其姓名以別類的文件錄,對於不同年份不同日子總統到訪的地方都有十分詳細的紀錄。基於上述的疑點,翻閱《尤利西斯‧格蘭特文件錄》(The Papers of Ulysses S. Grant) 1874年的紀錄,完全沒有發現格蘭特曾到訪香港的紀錄。而格蘭特在1877年3月卸任總統後,偕同妻子展開維期兩年環遊世界的旅程,1879年12月才返回美國。

根據1879年4月30日《德臣西報》(The China Mail) 的報導,格蘭特乘坐法國郵輪伊江號 (Irraouaddy) 從越南西貢出發,在中環的美利碼頭 (Murray Pier) 登陸,出席港督軒尼詩 (John Pope Hennessy) 主持的歡迎儀式。曾在南北戰爭中作為格蘭特對手之一、時任美國駐港領事的莫斯 (John S. Mosby) 、美國駐華參贊何天爵 (Chaster Holcombe) 以及美國旗昌洋行 (Russell & Co.) 在港代表均到場迎接。更重要的是,《德臣西報》的報導中寫道︰「臨時的竹製建築物屹立在碼頭登岸樓梯至擺放迎接格蘭特前往港督府的人力車的行路道——其總體長度和寬度跨越整個碼頭。在連接碼頭的無人島上,竪立了美侖美奐的凱旋門,整道門配以常綠植物作裝飾,並在拱門上裝置美國和英國的國徽。在其中一面有三呎寬、由登岸樓梯鋪至行人路的紅地氈通道,另一面則是英國皇家陸軍第27步兵團列隊,通道兩旁則分別站立香港有名人士和一般市民以及迎接將軍的官員和其他人員。」

根據這段記錄,則竪立凱旋門以歡迎格蘭特真有其事,只是時間是1879年,而非明信片所示的1874年,而且地點是在美利碼頭,而非明信片所示中環動植物公園的噴水池後。可惜當時的報紙報導沒有相片作為佐證,但應該是較明信片更接近史實的紀錄。

本文節錄自蔡思行著:《玩讀香港——西方視野中的香港》(天地圖書,2018年5月)

 

 

作者:蔡思行(執行總編輯)
上載日期:2021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