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超,SBS, PDSM, PMSM
李家超於一九五七年出生,在一九七七年加入香港警務處,任職見習督察,並在二○一○年晉升為警務處副處長。他曾任職警隊多個不同部門的崗位,包括刑事部助理處長、刑事及保安處處長,以及副處長(管理)。他擁有澳洲查理斯特大學公共政策及管理碩士學位。
李家超於二○一二年獲委任為保安局副局長,於二○一七年獲委任為保安局局長。在保安局任職期間,他負責制定保安政策,包括治安、出入境及海關管制、消防及緊急救援、懲教及飛行服務等,並負責統籌保安局轄下六個紀律部隊和兩支輔助隊伍的工作。
李家超於二○二一年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輔助行政長官施政,並負責督導九個決策局的工作,統籌和協調跨局、跨部門工作,以及推展行政立法關係等。
李家超於二○二二年五月八日舉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中當選,並於二○二二年五月二十日獲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第六任行政長官,於二○二二年七月一日就職。

王賡武
歷史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特級教授
1930年10月9日
生於泗水(現印尼),祖籍江蘇泰州
澳洲國籍
學歷
•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1957)
• 新加坡馬來亞大學學士(1953)、碩士(1954)
主要學術經歷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兼所長(1997-2007)、特級教授(2007- )
• 澳洲國立大學遠東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8-1986)、太平洋研究院院長(1975-1980)、榮譽退休教授(1988)
• 馬來亞大學(吉隆坡)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1963-1968) • 馬來亞大學(新加坡與吉隆坡)副講師(1957-1959)、講師(1959-1961)、資深講師(1961-1963)、文學院院長(1962-1963)
• 倫敦大學洛克菲勒訪問學人、牛津大學萬靈學院訪問學人、夏威夷大學約翰伯恩斯特聘客座教授、堪薩斯大學蘿絲摩根客座教授
行政領導經歷(節錄)
•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理事會主席(2007-2018)
• 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理事會主席(2004-2017)
•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董事會主席(2002-2019)
• 新加坡東亞政經研究所主席(1996-1997)
• 香港大學校長(1986-1995)
• 澳洲人文科學院院長(兼任)(1980-1983)
獎項與榮譽(節錄)
• 上海社會科學院第四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2018)
• 澳洲官佐勳章(AO,2018)
• 亞洲國際大獎(Asia Cosmopolitan Award)經濟.社會科學獎(2014)
• 馬來西亞霹靂王冠拿督勳章(DPMP,2011)
• 新加坡國立大學傑出服務獎(2005)
• 新加坡公共服務獎章(PBM,2004)、公共服務星章(BBM,2008)、功績勳章(PJG,2013)
• 福岡亞洲文化獎(Fukuoka Asian Cultural Prize)國際學術研究獎(1994)
•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1992)
• 大英帝國司令勳章(CBE,1991)
• 澳洲人文科學院院士(1971)
•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名譽院士(1995)、中國社會科學院名譽研究員(1996)、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名譽學人(1996)、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名譽學人(2009)
• 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北京清華大學暨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外交學院名譽教授
• 香港大學、雪梨大學、澳洲國立大學、墨爾本大學、蒙納許大學、格里菲斯大學、英國赫爾大學、日本創價大學、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陳國基於1982年加入前人民入境事務處(1997年改稱為入境事務處)任職助理入境事務主任。他於2007年晉升入境事務處助理處長,2010年晉升入境事務處副處長,並於2011年至2016年出任入境事務處處長。
陳國基於2017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間出任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

孔令成先生,GBS,JP。孔令成為盤谷銀行資深副總裁,並出任多項公職,包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成員、香港公益金名譽副會長、香港銀行華員會名譽會長、滬港經濟發展協會有限公司副會長、伸手助人協會董事局董事及慈善信託基金召集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商界展關懷」督導委員會成員、蒲魯賢慈善信託基金委員會委員、瑪麗醫院慈善基金信託人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投資委員會成員。
孔令成於2018年獲頒金紫荊星章。其他獲頒授的勳章為法國國家榮譽軍團軍官勳章、法國國家榮譽騎士級勳章及法國國家農業功績騎士級勳章。2018年獲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王䓪鳴博士現為香港青年協會高級顧問。她亦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全國政協)委員。
王博士為多間跨國及本港企業的獨立非執行董事或顧問,包括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和記電訊香港控股,以及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她亦擔任團結香港基金理事。王博士過去為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並曾出任匯豐銀行慈善基金諮詢委員會非執行主席。
王博士身兼多個慈善組織及福利服務機構之主席或董事會成員,其中包括現任香港世界宣明會榮譽會長及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會長。此外,王博士亦為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理事會成員;該中心是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清華大學及世界宣明會(中國)之三方合作項目。
王博士過去歷任多項重要公職,包括回歸前後,分別出任行政局及行政會議成員,以及獲委任為立法局議員。她亦曾先後擔任教育統籌委員會、香港房屋委員會、青年事務委員會、社會福利諮詢委員會等主席職位,以及特區政府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策略發展委員會和扶貧委員會委員。她過去曾任聯合國青少年就業問題高層顧問小組成員及聯合國研究貧窮人口法律充權問題高層顧問委員會之工作小組成員。她亦為香港薈英社前任會長、亞洲基金會香港領袖發展委員會前任委員,以及曾獲選香港大學(港大)校務委員會委員和獲委為港大顧問委員會委員。
王䓪鳴博士先後在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地深造,並取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及政治科學學院社會政策及計劃理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Davis)社會學碩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Davis)社會學博士等學位。此外,她亦分別獲得香港教育學院(2004)、香港大學(2003)、香港理工大學(2002)、加拿大多倫多大學(1999)及香港中文大學(1996)頒授榮譽博士學位。王博士亦獲授倫敦大學倫敦經濟及政治科學院榮譽會員(2006),以及獲香港科技大學授予Beta Gamma Sigma名譽會員(2003)。
王博士曾獲頒授多項本地及國際榮譽,其中包括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以及獲世界經濟論壇頒予「明日世界領袖」。此外,她亦於1997年獲頒英帝國爵級司令勳銜(DBE)。

李國章教授是傑出的教育家及外科醫生,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李教授於198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先後出任外科學系創系外科講座教授、系主任、醫學院院長,以及於1996至2002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多年來,李教授推動本港高等教育及醫療發展,不遺餘力,曾擔任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及科技委員會委員,亦先後服務於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醫務委員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外科醫學院及基督教聯合醫院醫務協會董事會等。李教授於2002年至2007年出任教育統籌局局長,在任期間,積極推動教育改革。李教授曾獲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港事顧問、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及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等。他亦曾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李教授曾獲頒許多獎譽,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金紫荊星章、香港及海外多所大學的榮譽博士及國際著名醫學團體的榮譽院士。為表揚李教授外科醫學的成就,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頒贈學院金章及委任他為學院委員。此外,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亦邀請李教授出任Court of Patrons成員,而李教授是首位獲此榮譽的亞洲人。
李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外科榮休講座教授,英國劍橋大學醫學博士,現任東亞銀行有限公司副主席。
李教授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他在2002年至2007年6月亦曾出任此職)。他現任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及團結香港基金成員。
李教授現為香格里拉(亞洲)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控股有限公司(前稱大自然地板控股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及BioDiem Ltd.(已於2013年11月在澳洲証券交易所除牌)之非執行董事。
他曾出任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AFFIN Holdings Berhad(在馬來西亞上市)之非獨立非執行董事。
李教授曾於多個社會服務機構、醫務及教育組織擔任重要職位,其中包括教育統籌委員會、科技委員會、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醫務委員會、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香港外科醫學院,以及基督教聯合醫院醫務協會董事會。他亦曾任香港科技園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副會長,以及港事顧問。

李教授1968年畢業於香港大學;1970年獲港大碩士學位;1972年獲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博士學位,主修岩土工程。曾任教西安大略大學及多倫多大學。長期服務於安大略省水電局及省電力公司,歷任高工,總工,工程部門總經理等職;負責水電核電建設,大壩安全評估,核電站及大壩抗震,核廢料處理等研究課題。1994年回香港大學任教;先後出任土木工程系講座教授,香港大學副校長及專業進修學院院長、香港珠海學院校監及校長。現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
曾發表國際學報論文逾三百篇,專著十六冊。又曾長期兼任世界銀行,聯合國發展計劃,亞洲開發銀行,國際原子能機構,加拿大國際開發總署等機構的科學技術顧問。曾參與中國多個水電,核電,大橋及基礎設施項目的可行性及設計論証。2001年當選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及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2003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社會服務方面,2003年起開始擔任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會長。基金會從事中國西部貧困地區助學工作:包括捐建中小學及醫院約三百六十多所;每年資助貧困大學生約二千人。同時擔任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理事會主席、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主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副主席、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等。曾任衛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理事會主席、香港獸醫管理局主席、共建維港委員會主席、西九文化區管理局成員及文化委員會委員等公職。
2003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委任為太平紳士;2005年獲頒銀紫荊星章; 2013年獲頒金紫荊星章; 2001年獲加拿大工程院KY Lo奬章;2005年獲美國富布爾特傑出學人獎;2009年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金奬章;2012年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鑽禧奬章。亦先後獲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2006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2012年)、英國愛丁堡龍比亞大學(2012年)、澳門大學(2014年) 及香港公開大學(2017年)頒授榮譽理學博士學位。
著有散文集《應當如是》,通識小品《水的反思》及文史小品《文明的足音》、《敦煌故事》;心靈小品《心無掛礙》、《活在當下》、《禪是一朵花》、《佛智今用》、《輕安自在》、《安忍精進》、《走出困境》、《人生方圓》、《悲智願行》、《心耕》、《活好當下》、《愛在當下》、《送暖人間》等。

Kevin Lam is the Managing Partner of Investcorp Fung GBA HK Advisor Limited.
He is the former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of Citi Hong Kong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ing, and former Head of Citi Asia Pacific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Private Bank & Corporate & Investment Banking.
Since joining Citi in 2001, Kevin has over 20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rporate banking, private banking, transaction services and investment banking. He also has over 7 years of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Hong Kong and Mainland China. In January 2012, Kevin was appointed to the dual role of COO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Head at Citi and was a member of the Citi Hong Kong Executive Committee.
Kevin has been serving on the Investment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ty Chest of Hong Kong since September 2012, Marketing & Communications Committee of the Hong Kong Football Association since October 2019, Travel Industry Authority since January 2020,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Remuneration for Members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and the Legislature, and Officials under the Political Appointment System of the HKSAR since May 2021, Standing Committee on Directorate Salaries and Conditions of Service of the HKSAR since April 2021, and Independent Commission on Remuneration for the District Councillors of the HKSAR since July 2022. He is also Chairman of the Travel Industry Compensation Fund Management Board since October 2012.
Kevin holds an MBA in Accounting and Finance from Boston College, in Massachusetts, USA.

范女士畢業於香港大學理學院,其後取得社會科學碩士學位。她曾獲中國政法大學頒授法學名譽博士,和香港大學、香港城巿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頒授榮譽社會科學博士。范女士現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及勵進教育中心理事會主席。
范女士一九八三年至一九九二年出任立法局議員,並於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二年兼任行政局成員。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七年間,她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預備工作委員會及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的工作。
范女士於一九九七年當選臨時立法會主席,其後三度當選為立法會主席,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機關主席共十一年。並於一九九八年至二零零八年期間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及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區代表,及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三年期間任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馬逢國為資深電影製作及發行人,是寰亞綜藝集團的創辦人之一,也曾參與製作多齣膾炙人口的電影,包括:《秋菊打官司》、《籠民》、《我和春天有個約會》、《野獸刑警》等。
馬逢國在電影界和文化界擁有豐富經驗,也一直熱衷參與香港文化藝術的事務。他現為香港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電影發展局主席等,也曾獲政府委任為香藝術發展局主席、民政事務局文化委員會成員、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等。此外,馬先生一向熱愛運動,積極參與和支持本地體育盛事,如:馬拉松、維港渡海泳等。2004 年,馬逢國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在公共和社會服務方面的出色表現。
工作經驗:
主流娛樂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寰亞綜藝集團創辦人及執行董事
衛星電視高級副總裁
銀都機構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現任主要公職:
第六屆立法會議員(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
香港體育學院董事局成員
第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友好協進會主席及副會長
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副主席
饒宗頤文化館管理委員會副主席
資優教育基金主席
香港旅遊業議會獨立理事
新世紀論壇召集人
過去社會職務:
香港電影發展局主席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
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
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委員
臨時立法會、第一屆、第二屆及第五屆立法會議員
第十、十一及十二屆港區人大代表
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副主席
香港浸會大學校董會及諮議會成員
香港影業協會創會副理事長
香港電視專業人員協會副會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創意香港-創意智優計劃審核委員會副主席
電影發展基金審核委員會委員
電影服務諮詢委員會委員
版權審裁處成員
策略發展委員會委員
民政事務局文化委員會成員
民政事務局表演藝術委員會委員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專業進修諮詢委員會委員

馬先生為香港本地律師行胡關李羅律師行的高級合夥人(1986 至今),於 1984 年取得香港律師資格,其後分別於 1987 年取得英格蘭及威爾斯律師資格、1988 年取得澳洲首都地域律師資格及 1990 年取得新加坡共和國律師資格。彼於 2000 年獲中國司法部委任為中國委托公証人,2006 年再取得婚姻監禮人資格。彼為第十一、十二及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為表揚其傑出的公共及社會服務,馬先生於 2005 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香港非官守太平紳士及於 2017 年獲頒金紫荊星章。彼現為雅仕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1993)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現任公職 / 社會服務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
破產欠薪保障基金委員會主席
旅遊業監管局主席
粵劇營運創新會有限公司主席
中國委托公証人協會有限公司主席
基本法研究中心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榮銜
香港金紫荊星章 (GBS)、香港銀紫荊星章 (SBS)、香港非官守太平紳士 (JP)

張信剛教授為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名譽社長。
張信剛教授為臺灣大土木工程學士(1962),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工程碩士(1964),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博士(1969)。
他先後任教於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1969-76),加拿大麥吉爾大學(1976-84)及洛杉磯南加州大學(1984-90)。1990年出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創院院長,1994年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學院院長,1996年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及大學講座教授,2007年退休。
近年來他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商學院及土耳其海峽大學講授人文通識課程;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及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名譽教授。
張信剛曾發表英文學術論文百餘篇,研究專著兩集,獲得一項加拿大專利;並曾出版有關教育、文化與文明的中、英文著作十一部。
他近年來的學術興趣主要在歐亞大陸上各文明的發展與交往,特別是“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
張教授為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於2000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2002年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金紫荊星章”;2009年獲頒“法國國家學術棕櫚司令勳章”。
張教授曾擔任香港文化委員會主席(2000-03)、香港創新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2000-04),香港司法官員推薦委員會委員(1999-2005)等公職。

梁愛詩女士曾於一九九七年七月至二零零五年十月期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律政司司長。目前,梁女士為姚黎李律師行顧問、執業事務律師。

梁錦松先生,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是香港南豐集團董事長。南豐集團是植根香港的地區性領先的房地產、投資及生命科技公司。梁先生亦是新風天域集團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該集團是中國領先的民營醫療業務之一,和所羅門教育集團董事長及聯合創始人,該集團是成立於香港的社會企業,旨在推廣金錢和品格教育。梁先生同時是兩間慈善機構「香港小母牛」及「惜食堂」的主席和中國建設銀行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梁先生擁有多年在金融機構任職的經驗,包括美國黑石集團大中華區主席、摩根大通亞洲主席和花旗銀行亞洲私人銀行、投資銀行、資金部及大中華地區主管等。他亦曾任招商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移動(香港)、美國友邦保險(香港)的獨立董事、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國際顧問和哈佛商學院香港協會主席。曾任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香港期貨交易所董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籌備委員會委員、推選委員會委員與港事顧問。

黃永光先生, SBS, JP為信和集團副主席。集團由3家上市公司及私人持有公司組成。3家上市公司為:信和置業有限公司(港交所:0083)、尖沙咀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0247)及信和酒店(集團)有限公司(港交所:1221)。
信和集團為香港主要地產發展商之一,核心業務包括發展物業作銷售和投資集團,亦從事一系列與物業服務相關的業務,包括管理服務、保安與環衞服務以至商場管理,確保顧客能享受全方位的「信和體驗」。集團亦從事酒店與款待業務。
集團於香港發展物業組合多元化,包括住宅、寫字樓、工業及商場項目,業務發展亦拓展至中國內地、新加坡及澳洲。多年來集團參與逾250個項目,按可建樓面計算,總面積逾1.3億平方呎。信和集團僱用逾11,000名員工,以共建更美好的社區為目標。
黃先生提供發展策略方向,並負責管理集團酒店款待業務,包括信和酒店和富麗敦集團。酒店業務不斷發展,包括香港、新加坡和澳洲10間得獎酒店逾4,000間客房及套房。
集團最新酒店包括香港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於2022年7月開幕。酒店毗鄰香港海洋公園水上樂園,飽覽南中國海迷人景致,適合親子度假及商務活動及宴會。
黃先生亦負責悉尼富麗敦酒店及新加坡富麗敦天地項目。悉尼富麗敦酒店提供416間客房;身處大樓前身為悉尼郵政總局。這座備受愛戴的地標建築歷史悠久,緊扣悉尼過去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富麗敦天地位處濱海灣臨海地段,包括4座歷史建築及3項現代化物業,屢獲殊榮。新加坡富麗敦酒店身處之大樓建成於1928年,經活化為酒店,於2015年12月獲刊憲列為第71個國家法定古蹟(National Monument),為最高規格的國家認可和保育。
黃先生秉持「建構更美好生活」的願景,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融入集團業務營運各層面。黃先生於2010年成立集團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經改組為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積極推行減碳、碳中和、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使用塑膠製品及多元共融。
黃永光先生熱心公益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社區服務、環境保護、文物保育以及文化藝術項目,為建構更美好社區出一分力。
黃先生於2013年與《南華早報》合作,創辦「香港精神獎」,同時一直擔任評審委員會成員,表揚本港默默耕耘、惠澤社群的無名英雄。
黃先生成立香港社區基金,積極推廣正向思維,傳揚關愛與和諧,捐贈醫療物資支援醫護人員對抗新冠疫情,舉辦一系列饒富意義的活動,包括#為香港鼓掌、#ShareASmile及製作繪本《沙族與海族》推廣包容和互相尊重。
青少年發展
黃先生大力支持青少年發展,啟動一系列為下一代創造更美好未來的計劃,包括「Go Code程式小先鋒」、「信和校園記者計劃」及「酒店業青年領袖計劃」等,助年輕一代裝備重要技能。
他於2014推出「Go Code程式小先鋒」計劃,為基層家庭小朋友提供免費學習編寫程式的機會。計劃廣受歡迎,參加人次由首年約20名學生增至2019年逾2,000名;逾5,000名小四至小六學生受惠。課程更擴展至涵蓋機器人及電路知識。
備受歡迎的「酒店業青年領袖計劃」旨在培育本地大專院校畢業生成為未來領袖,透過全面酒店業、生態旅遊及文化保育知識的訓練,讓年輕人親身感受香港獨特的歷史和傳統,以及大澳文物酒店的魅力。
黃先生大力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成立香港創新基金,建構全面創科生態系統,服務不同年齡層及界別;包括為小學生提供免費編程課程的「Go Code程式小先鋒」、位於奧海城商場的OC STEM Lab創意工作室,讓大眾體驗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創新科技知識、為初創公司及科技企業提供沙池平台的信和創意研發室,促進業界交流。他亦參與投資嶄新科研項目。
黃先生大力支持科研及創意發明,鼓勵與不同夥伴及學界合作研發創新方案,例子包括獲獎專利發明「城市空氣淨化系統」、首個利用水管內水壓發電的「大廈水力發電系統」,以及利用微藻淨化廚餘濾液。第2代城市空氣淨化系統(CAPS 2.0)分別在2019年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及2021年度Green Good Design Awards獲獎。
他鼓勵與本地大學合作,包括舉辦「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及香港大學DreamCatchers 培育年輕一代實踐科技創新創業理念,以及與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攜手舉辦「信和集團機械建築系列」推動機械建築。
為鼓勵年輕一代發揮創新思維及助香港培育發明家,黃先生舉辦香港創科展, 為中小學生提供展示發明的平台。首屆香港創科展於2022年舉行,收到超過400份參賽作品。
文化保育
黃氏家族於2008年成立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有限公司,活化歷史建築物,推廣保育及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將二級歷史建築物舊大澳警署透過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第1期活化成大澳文物酒店,於2012年3月開業。
黃先生認為社區參與對文物保育至關重要,作為社區一份子,大澳文物酒店與大澳社區緊密聯繫,提供本地就業機會、委聘本土服務承辦商、選用本地食材及設計特色生態文化遊,冀與居民攜手促進地區經濟及生態旅遊。酒店逾半員工為大澳或大嶼山居民,同時參與超過100項社區活動,包括傳統節慶、文化活動及社區服務。
自開業起,酒店接待本港及海外訪客逾170萬人次,同時獲頒逾30項國際及本地獎項,包括201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獲優異項目獎,為香港唯一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獎酒店。
其他參與文化保育項目包括位復修位於北京的長城及延禧宮、新加坡的富麗敦天地,以及澳洲悉尼富麗敦酒店。
黃先生於2021榮獲特區政府頒授銀紫荊星章,表彰其熱心關懷並大力支援本地社區,積極保留大澳以至世界各地的文物保育及活化;同年獲法國政府頒發國家榮譽騎士勳章,肯定其於文物保育及青年發展的貢獻。
黃氏家族於2010年成立「黃廷方慈善基金」,紀念信和集團創辦人黃廷方先生。黃廷方慈善基金已撥款捐助超過300家本地社福機構、大學及社會企業。黃廷方慈善基金於2015年成立「黃廷方獎學金」,為香港和內地基層家庭的優秀中學生及大學生提供協助,至今已惠及逾3,000名學生。
其他主要職務
- 楊協成有限公司(新加坡交易所:Y03)主席
- 東亞銀行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 大灣區共同家園青年公益基金主席
- 香港-東盟協會主席
- 黃廷方慈善基金董事
- 香港歷史文物保育建設董事
- 香港創新基金主席
- 香港社區基金主席
公職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諮詢理事會會員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12屆及13屆委員會委員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第14屆委員會常務委員
-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10屆及第11屆委員會委員
- 香港青年聯會會長
- 重慶市青年聯合會港區特邀副主席
- 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
- 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
- 文化委員會成員
-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董事局成員
- 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局成員
-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
- 香港地方志中心理事
- 香港特區政府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
- 香港僱主聯合會諮議會成員
- Mind Hong Kong董事會成員
- 香港公益金董事
- 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委員
- 香港管理專業協會理事會委員
- 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
- 香港科技大學顧問委員會成員
- 香港地產建設商會會董
- 新加坡國家文物局董事會成員
- 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成員
- 新加坡管理大學國際諮詢委員會成員
資格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房地產發展理學碩士
- 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文學學士
- 薩凡納藝術設計學院榮譽人文科學博士
-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大學院士
- 香港都會大學榮譽大學院士

楊紹信博士是資深特許會計師,從事審計和會計工作逾四十年。楊博士於一九七八年畢業於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曾擔任多個要職,包括羅兵咸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香港主席及首席合夥人、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執行主席及首席合夥人、普華永道全球領袖委員會五人領導小組成員及普華永道亞太區主席等。楊博士在二零一五年從普華永道事務所的工作崗位退休。他現任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敏華控股有限公司及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楊博士熱心參與社會服務,他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特區政府委任的太平紳士,以及香港賽馬會董事。楊博士曾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委員,其任期截至二零二一年八月三十一日為止。楊博士亦曾任香港恒生大學(前稱恒生管理學院)董事兼審核委員會主席及香港都會大學(前稱香港公開大學)校董會副主席,其任期分別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及二零一九年六月十九日為止。
楊博士是英格蘭及威爾斯特許會計師公會、香港會計師公會及英國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資深會員,於二零一九年十一月獲香港都會大學頒發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

李正儀博士,太平紳士
李正儀博士出任團結香港基金總裁前,曾任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逾十年。她於2008年創辦「社企民間高峰會」,開拓本港社企的整體發展,並任其籌委會主席長達十年。在1995年至2002年間,她是香港政策研究所創所行政總裁,現時為該研究所董事會成員。
李博士多年來在不同公職服務社會。現時她是特區政府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主席;扶貧委員會委員;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 安老服務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在教育方面,她是香港聖公會呂明才中學校監暨校董會主席、香港真光中學校監、香港大學聖約翰學院委員會委員、耀中幼教學院校董會成員。
在學術方面,李正儀博士著作和編輯了12本有關社企、公共行政、 公營部門改革和教育等不同題材的書籍,並在各類期刊發表了超過50篇文章。

丁新豹,廣東豐順人。丁新豹博士在1974年獲頒香港大學文學士學位,主修中國文學和中國歷史; 其後分別於1979年和1989年在港大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丁博士於1979年加入香港藝術館,擔任助理館長。他於1995年被委任為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於2007年退休,任內籌建了香港歷史博物館新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及香港孫中山紀念館。
丁博士現為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客席教授及名譽高級研究員,廣東省文史館館員,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限公司理事,及中港多間博物館的名譽顧問或理事。

李明逵先生於1972年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加入香港警務處工作,由見習督察逐步晉升至警務處處長,並於2007年1月退休。
34年多警務生涯中,李先生累積了豐富而寶貴的企業管理、人際關係和危機處理的經驗。退下公務之後,他繼續在不同領域上服務社會,將個人經驗與各階層人士分享。他曾先後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委任為中國警察教育及培訓顧問,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榮譽教授,並曾出任香港公務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委員。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校董,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
200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授勳,李先生獲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以表揚他對社會的貢獻。他亦先後獲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和香港嶺南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
李先生現時是「香港公共行政學院」的院長,負責策劃及安排中國內地中、高級公務員在香港接受與公共行政管理有關的培訓課程。他閒時熱愛烹飪及網球運動,認為是減壓良方之一。

冼玉儀教授,香港土生土長,香港大學博士。研究近代中國及香港史,尤致力研究慈善事業、商業、文化、傳媒及移民史。退休前,她是港大亞洲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亦是研究資助局人文學科小組成員。大學教職以外,冼教授亦曾經是研究資助局人文學小組成員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理事會成員,她曾擔任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並因此獲頒銅紫荊星章。她是香港歷史博物館專家榮譽顧問。她主理「香港記憶計劃」,建立有關香港歷史、文化的多媒體網上平台以收集和整理香港歷史、文化、及文化傳承的多媒體資料。
其著作包括《Power and Charity: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Tung Wah Hospital》(1989)、《The Last Half Century of Chinese Overseas》(1998)、《Pacific Crossing: California Gold, Chinese Migration, and the Making of Hong Kong》(2013)以及《The Bank of East Asia: A Century of Innovation, Progress and Commitment, 1919-2019》(2019)。

張炳良教授 GBS, BBS, JP 在 2012 年 7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間,擔任香港特區運輸及房屋局局長,並兼任香港房屋委員會主席、香港海運港口局主席、香港物流發展局主席、香港機場管理局董事、及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董事。
張教授曾任香港教育大學校長(2008-12,時稱香港教育學院),2018 年回校擔任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2023 年 2 月初轉任顧問(公共行政學)。他亦為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䇿學部兼任教授。
張教授 1974 年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社會學及經濟學。其後於英國阿斯頓大學取得公共管理科學碩士學位,及於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取得政府研究哲學博士學位。2016 年獲英國阿斯頓大學頒授榮譽科學博士學位,2017 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教育博士學位。
張教授投身學術界之前,曾任職公務員十多年,在不同政府機關包括廉政公署工作。1986 年進入香港城市大學,後升為教授及曾擔任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糸主任。2010 年共同創辦亞洲公共行政學會,並曾任會長 (2012 年)。
張教授專研管治、公共行政及公共政策,著作有 17 本專書、115 篇國際學術期刊文章和書章,以及曾作無數主旨演講和學術研討會論文。
張教授長期積極參與公共事務,1995-97 年擔任立法局議員,並曾任政治團體「匯點」主席(1989-94) 及香港民主黨創黨副主席(1994-98)。2002 年創立民間智庫「新力量網絡」。
張教授多年來出任多個重要政府公職,包括: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2005-12)、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主席(2007-12)、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主席(2007)、新機場諮詢委員會委員(1991-98)、公務員薪酬及服務條件檢討專責小組成員(2002)、香港按揭証券有限公司董事(2007-17)、及廉政公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委員(2005-07)等。
張教授離開局長崗位後,於 2017 年 11 月獲政府委任為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主席、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並主持政府一專責小組檢討香港自資專上教育(2017-18)。他亦是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督導委員會顧問委員、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委員及香港地方志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

梁元生1962年入讀大埔王肇枝中學,1968年中六畢業後,升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歷史系。在1972年及1974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分別取得文學士及哲學碩士學位,及後於1980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後曾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任教。
1992年,他由美國返港回歸母校中大出任教席。曾擔任歷史學講座教授、歷史系系主任、文學院副院長、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崇基學院院長(2004-2014)、文學院暫任院長(2012-2013)、文學院院長(2014-2018)。
2015-2017年,他擔任政府「修訂初中中國歷史及歷史課程專責委員會」主席。

陳坤耀教授,GBS,CBE,JP。陳坤耀教授為香港大學經管學院名譽教授,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院士、香港都會大學名譽教授、香港金融學院院士、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2014年7月至2017年八月擔任深圳市前海創新研究院院長,亦為前嶺南大學校長 (1995年至2007年),提倡博雅教育。歷任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客座教授。
陳教授為香港大學文學士、社會科學碩士及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哲學博士。此外,他亦是香港大學榮譽社會科學博士、香港都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香港教育大學榮譽教育學博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名譽院士、及英國 Plymouth 大學榮譽教育學博士。陳教授為太平紳士及獲頒金紫荊星章。
陳教授早年任教香港大學經濟系,在1979年至1995年任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他的研究課題包括亞洲經濟發展模式、技術革新、及直接海外投資,是研究新興工業經濟體系的先驅。陳教授在公共和商業領域皆有豐富的經驗。他於1991年至1992年出任香港立法局議員,1992年至1997年出任香港行政局成員;1991年至1997年出任消費者委員會主席,推動競爭政策。他亦曾任獸醫管理局主席、香港報業評議會主席、及香港太平洋經濟合作委員會主席。現任香港政府人力資源發展委員會委員,香港金融研究中心董事,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理事。他曾任多家企業之董事,包括港鐵、亞洲衛星控股有限公司,萬眾電話公司。現任第一太平有限公司、九龍倉集團及滙業財經集團獨立董事。

黃玉山教授,金紫荊星章,銀紫荊星章,銅紫荊星章,太平紳士
黃玉山教授現為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及香港公開大學(現為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1979年,他以“院長榮譽”的優秀成績,取得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植物生化學博士學位。並分別於2006年及2009年成為英國皇家生物學會院士及香港科學會院士。
多年來,黃教授在香港多所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及行政工作。1979年,黃教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擔任研究員。其後返港任教於香港理工大學(1980-1985)及香港中文大學(1985-1988)。及至1990年,黃玉山教授加入當時新成立的香港科技大學成為創校教授之一。他積極為科大發展課程及設計實驗室設施,並在校內指導多項有關環境生物科技的研究項目。1997年,他晉升為協理副校長(研究及發展)。翌年,他又獲委任為香港城市大學副校長(大學拓展)及生物學講座教授。2006年,黃教授重返科技大學,並擔任行政副校長,專責規劃及管理全校人事、財務與校園基建。在這段時間內,黃教授曾領導校園內外十幢新大樓的設計及興建工作,以配合科大的最新發展。他同時在任內領導及完成了大規模的「企業資源計劃」(ERP),包括學生行政、財務及人力資源三大行政資訊服務系統。
黃玉山教授專注的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生物科技、植物生化學及紅樹林保育/資源利用的研究。他與廣東及福建省二十位優秀科學家合作,對本港紅樹林生態系統進行了長期研究,成為該研究領域的先驅。他又於2003年在深圳牽頭成立了福田-城大紅樹林研究中心。黃教授曾於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超過170篇論文、撰寫8本著作,及擔任超過20名博士後研究員及研究生的指導教授。他同時獲多間大學委任為榮譽或客席教授,包括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及福建師範大學。黃教授曾是中國科學院植物分子生物學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顧問,亦是三本科學學術期刊的編輯。
除科學研究外,黃教授曾致力參與基礎教育的政策制定及本地高等教育制度的發展等工作。他曾任課程發展議會主席(2001-2007),及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2001-2007)、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2005-2011)以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委員(2003-2007)。其他公職包括:濕地諮詢委員會主席(1998-2004)、環境諮詢委員會副主席(2001-08)、香港獸醫管理局主席(2010-13)。黃教授曾擔任消費者委員會主席(2013-1018) ,香港司法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2017-2023),香港學者協會會長(2017-2022)及「香江學者」計劃學術委員會主席。
黃教授任第十一至十三屆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現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他還擔任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
他於200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並於2004年獲頒授銅紫荊星章、2018年獲頒授銀紫荊星章及2023年獲頒授金紫荊星章。

劉智鵬教授,太平紳士。劉智鵬教授現任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及歷史系教授、兼任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
劉教授於香港大學修畢文學士及哲學碩士學位後負笈美國,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主修中國歷史。劉教授加入嶺南大學後曾任教通識教育課程,並參與創立歷史系,其後在該系任教中國歷史及香港歷史至今。劉教授的學術興趣集中於宋元明清思想史、香港歷史、方志學等。近二十年來,劉教授專注投入香港歷史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著有香港歷史專書多種,包括《屯門風物志》、《吞聲忍語 – 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展拓界址 – 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我們都在蘇屋邨長大 – 香港人公屋生活的集體回憶》、《潮起潮落 – 中英街記憶》、《香港達德學院 – 中國知識份子的追求與命運》、《屯門 –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四》、《天空下的傳奇 – 從啟德到赤鱲角》、《與香港藝術對話,1960-1975》、《日軍在港戰爭罪行 – 戰犯審判紀錄及其研究》、《中華民國專題史》、《香港威海衛警察口述歷史》、《鐵漢柔情:香港建築扎鐵業發展史》等。
除了研究和教學,劉教授亦積極向本地社會推廣香港歷史,多年來在報章、雜誌、電台、電視、網絡等平台上撰文、發聲、亮相,豐富市民大眾對歷史的認識。最近,劉教授完成了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的「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編製出一套適用於本地中小學課程的歷史教材,為促進香港史教學盡一分力。
劉教授多年來積極參與公共服務,將學術知識轉移為社會共享資源。劉教授曾經出任屯門區議員、博物館委員會委員、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委員、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衞奕信勳爵文物基金理事等;現在仍然參與的公職包括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鄉議局執行委員等。

譚惠珠女士,大紫荊勳章,金紫荊星章,太平紳士。
畢業於倫敦大學法學院,在倫敦Gray’s Inn 獲得大律師資格,並於香港執業。
曾任行政局、立法局、市政局和區議會議員;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委員、中國香港事務顧問、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
現為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及多個社會服務團體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