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2021年香港打吡大賽於3月21日在沙田馬場完滿舉行,世界各地的打吡大賽都只限三歲馬參加,為何香港的打吡卻只供四歲馬參加?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香港打吡大賽的歷史。
 

2021年香港打吡大賽頒獎禮合照。
2021年香港打吡大賽頒獎禮合照。(圖片來源:香港賽馬會網站)

 

香港打吡大賽源自英國,首屆賽事在1873年於跑馬地馬場舉行,比香港賽馬會的成立早11年,是目前歷史最悠久的本地大賽之一,除了在日軍侵佔香港期間停辦外,一直是香港馬壇最著名的大賽。

隨著香港賽馬事業的發展,香港打吡大賽的賽制不斷轉變,以總獎金來說,在1971至1972年度,即香港賽馬轉為職業化的第一個馬季,當時為30,000港元,現為2400萬港元,是全球獎金第二高的打吡大賽,僅次於日本打吡大賽 (4億3千2百萬日圓,折合約3075萬港元)。

香港打吡大賽參賽馬匹的質素也不斷提高,20世紀中葉前,參賽馬匹主要來自中國內地的蒙古小馬,直至業餘賽馬時代後期,馬會開始從澳洲引入純種馬,並多次改良進口馬匹的制度,提高馬匹質素,參賽馬匹的水準才相應提高,近年更可謂拾級而上。2005年的香港打吡大賽冠軍「爪皇凌雨」在2007年勝出杜拜司馬經典賽,成為首匹在海外奪取國際一級賽的香港打吡冠軍賽駒;2017年香港打吡大賽的季軍「美麗傳承」其後攻下多項國際一級賽,先後兩度榮膺香港馬王,更於2019年世界馬匹年終排名上位居第四位,成為歐洲以外排名最高的賽駒;2020年打吡冠軍「金鎗六十」自同年12月起先後勝出香港一哩錦標、董事盃及香港金盃三項國際一級賽,擊敗多匹本地及海外名駒;2021年應屆冠軍是「達心星」。

比賽途程方面,首屆香港打吡大賽途程為2400米,其後經過多次變更,自2000年起定為2000米。參賽年齡方面,最初香港打吡大賽並無限制參戰馬的年齡,直至1981年只限四歲賽駒增加,故此項大賽又被譽為「四歲功名.一生一次」的馬壇盛事。1978年,沙田馬場落成啟用,打吡大賽自此移師沙田。

現時,世界各地的打吡大賽都只限三歲馬參加,為何香港的打吡卻只供四歲馬參加?因為香港賽馬匯集南半球(來自澳洲和新西蘭)和北半球(來自英國、法國、愛爾蘭)的賽駒,牠們的成熟程度不一,而且從海外入口的三歲馬需要充足的時間適應水土,因此有需要等待馬匹成長至相約的程度,確保牠們在成長情況較為接近的情況下競逐,以示公平。

香港打吡大賽可說是馬王誕生的搖藍,自1977至1978年度開始評選香港馬王以來,先後有多匹打吡冠軍在同一季度榮膺香港馬王,包括「足球」(1982年)、「同德」(1983年)、「翠河」(1991年)、「雄心威龍」(2011年)、「佳龍駒」(2017年)等,其中「翠河」更三度登上香港馬王寶座。

香港打吡大賽舉辦之初,只受一群喜愛賽馬的居港外國僑民關注,隨著香港社會的變遷,此項大賽日漸深受本地華人和外國人歡迎。1918年2月26日,跑馬地馬場在打吡大賽日期間,看台上層的竹製棚架斷裂崩塌,下層熟食小販的火爐傾倒點燃竹棚,引發大火,造成約600人喪生。在1930至1970年代,香港打吡大賽是夏季大馬票的開獎賽事,促使這項大賽更深入民心,時至今日,香港打吡大賽已為本港一年一度的馬壇盛事。
 

1930年跑馬地馬場。
1930年跑馬地馬場。(圖片來源:香港賽馬會網站)

 

 

作者:黃柱承(助理編輯)
上載日期:202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