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香港能源來源主要依賴化石燃料及核能來滿足需求,而電力則按地區由中華電力及香港電燈兩間公司供應,至於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最為人熟悉的是港燈在南丫風采發電站實行的風力發電。

港燈早年在南丫島菠蘿嘴建成發電廠,佔地50公頃,總發電量約為3,737兆瓦,是香港第二大發電廠,1982年起為香港島、鴨脷洲及南丫島超過58萬個客戶提供電力。南丫發電廠自投產至2000年代初,均使用燃煤發電,其後港燈於南丫發電廠分階段興建3台新燃氣發電機組,向「由煤轉氣」發電過程邁進一大步,為香港帶來更潔淨的能源。

南丫島發電廠是香港第二大發電廠,1982年起開始提供電力服務。
南丫島發電廠是香港第二大發電廠,1982年起開始提供電力服務。

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港燈亦在發展香港風能上成為先導者。風力發電機的發電量取決於其尺寸和風速,尺寸愈大和風速愈高,發電量便愈大。所有風力發電機均由葉片、支撐塔及齒輪箱等基本部件組成,這些部件組合後,利用風力發電機便可以將風的動能轉變為機械能,從而發電。《香港志‧總述 大事記》中記載,2006年2月23日,港燈於南丫島大嶺興建的南丫風采發電站(Lamma Winds)啟用,是香港首座具商業規模的風力發電機,每年平均可生產100萬度綠色電力,可有助減少80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

根據港燈資料,南丫風采發電站由港燈斥資200萬美元(相等於1,500萬港元)建成,它的風力發電機組由一支塔桿和三塊葉片組成,共高71米,每塊葉片直徑50米,塔桿長度46米,裝機容量800千瓦。發電機組全自動運作,在風速達3至25米時便會產生電力,直接駁入港燈電網,但如果風速高達每秒25米以上,車葉便會自動煞停,以策安全。發電站每年平均生產的環保電力,足夠島上250個家庭使用。

港燈在佔地2,500平方米的風力發電站設立展覽場地,介紹可再生能源的資訊及應用情況。風機塔桿底部的顯示屏展示多項數據,包括風速、即時產電量等,為訪客展示風力發電站的即時運作情況。展覽場地星期一至日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觀。該發電站已成為南丫島的獨特地標,不時吸引遊客前來。

港燈在佔地2,500平方米的風力發電站設立展覽場地,介紹可再生能源的資訊及應用情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港燈在佔地2,500平方米的風力發電站設立展覽場地,介紹可再生能源的資訊及應用情況。(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南丫島北面的大嶺一處山丘選址興建風力發電站,是因為興建風力發電站時有多個因素需要考慮,包括土地及風力資源是否足夠、與現有輸電網絡的距離、交通聯繫,以及對附近自然生態、民居和景觀的影響等。該處山丘的平均風速每秒達5.5米,風能適合發電之用,而且大嶺毗鄰港燈現有的11千伏電纜路線,方便將風站的電力直接輸入港燈的現有電網。風站的位置並非處於候鳥遷徙的路線上,不會影響附近的生態環境。在動工前,港燈首先進行周全的規劃,先接觸本地環保團體及南丫島居民,討論確實興建風塔的地點;此外,飛機航道的高度限制也是規劃許可的考慮因素之一,根據有關限制,風塔的頂高不得超過海拔165米,目前的風塔總高度海拔是163米,略低於高度上限。風電站居高臨下,能夠盡量善用吹向南丫島山嶺的風力,讓車葉能順著風勢轉動。

大嶺毗鄰港燈現有的11千伏電纜路線,方便將風站的電力直接輸入港燈的現有電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大嶺毗鄰港燈現有的11千伏電纜路線,方便將風站的電力直接輸入港燈的現有電網。(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風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是理想的綠色電力來源,利用風能代替燃煤發電,每生產1,200度電,便可減少排放約1公噸的二氧化碳。但風的特性是時強時弱,欠缺穩定性,無法保證可在有需要時滿足特定的用電需求,而且風力發電的成本甚高,以每千瓦的發電量計算,風電的成本約為2,400美元(相等於1.8萬港元),如果土地供應充足,能把大量風力渦輪機聚集一地,的確能達致規模效益,但事實上香港沒有人聚居的平地卻少之又少,沒有地方可以容納大量高科技風車。因此,從實際角度出發,風力發電並非香港將來的能源出路,設立南丫風采發電站的主要目的,是從風電站設計、建造及運作等方面累積知識和經驗,使市民大眾了解使用風力發電的好處和限制。

 

 

 

(主圖來源:民政事務總署

上載日期:2022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