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一年容易又中秋,周六(10日)便是中秋佳節。根據《香港志 ‧ 總述 大事記》記載,銅鑼灣大坑於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行舞火龍的傳統習俗。礙於近月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早前指舞火龍活動涉及大量群眾聚集,未能給予豁免有關活動申請,即大坑舞火龍已連續三年停辦。

銅鑼灣大坑於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行舞火龍的傳統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
銅鑼灣大坑於每年中秋節都會舉行舞火龍的傳統習俗,已有逾百年歷史。(圖片來源:大坑火龍文化館

大坑舞火龍活動已有逾百年歷史,相傳於1880年大坑曾發生瘟疫,為消災滅瘟,後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村民便紮作一條火龍,上面插滿香枝,在中秋前後,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個晚上,舞動著火龍繞村遊行,沿途燃放爆竹,瘟疫果然停止。此後,大坑每年都進行為期三天的舞火龍活動,以保合境平安。

紮製火龍技藝講究,大坑坊眾福利會的火龍組,每年均會統籌舞火龍的工作。每條火龍長67米,由龍頭、龍尾及31節龍身組成,龍頭及龍尾由藤枝屈曲為骨架,龍身則是一根粗2厘米的繩纜,下接竹竿,以厚厚的珍珠草及用鐵線紮成。火龍的雙眼為手電筒,鋸齒型龍牙以鐵片製成、龍舌是漆紅的鋼片、龍鬚以70厘米長的榕樹氣根紮成。引領火龍前行的兩顆龍珠是沙田柚,邊行邊轉動。在遊行進行期間,整條龍身及龍珠均插上逾萬枝45厘米長的長壽線香。每條火龍需由8至10人接力交替舞動,好不熱鬧。

整條龍身及龍珠均插上逾萬枝45厘米長的長壽線香。
整條龍身及龍珠均插上逾萬枝45厘米長的長壽線香。(圖片來源:大坑火龍文化館

舞火龍在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及十六日晚上舉行,維持三天。在中秋前夕,大坑居民先在蓮花宮為新造的火龍開光,儀式由火龍總指揮以客家話形式進行。新龍會運至安庶庇街的巡遊起點進行簪花掛紅,寓意吉祥。火龍會以順時針方向巡遊大坑所有街道,途經浣紗街、新村街、京街、書館街等。儀式可分為「雙珠戲火龍」、「火龍過橋」、「火龍纏雙柱」、「起龍結團」(打龍餅)、「綵燈火龍結團圓」等。至農曆八月十六日晚上,便會舉行「遊大運」儀式,火龍會反時針方向再遊一周,最後投入銅鑼灣海邊,稱為「龍歸天」,象徵把社區的污穢送到海裏。

每條火龍需由8至10人接力交替舞動。(圖片來源:康文署)
每條火龍需由8至10人接力交替舞動。(圖片來源:康文署)

大坑舞火龍歷史悠久,除了在日佔時期的三年沒有表演外,從不間斷。《香港志 ‧ 總述 大事記》記載,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至2019年本港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活動至今連續三年停辦。而大坑火龍文化館則於今年6月開幕,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文化館樓高三層,前身是晚清時期創立的「孔聖義學」,1940年代一度被毀,其後居民募捐重建並於1949年落成,至2010年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

大坑火龍文化館則於今年6月開幕,免費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文化館樓高三層,前身是晚清時期創立的「孔聖義學」
大坑火龍文化館於今年6月開幕,前身是晚清時期創立的「孔聖義學」。(圖片來源:大坑火龍文化館


 

 

 

(主圖來源:香港旅遊發展局

上載日期:2022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