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明代萬曆年間郭棐所著的《粵大記》中,有〈廣東沿海圖〉,一直為研究早期香港地名的重要史料。在該圖有關新界的地名中,有兩處分別名為蠔涌村和沙角尾的地名,皆位於現時新界西貢區。然而,在〈廣東沿海圖〉中,則未見有西貢的地名,顯然,蠔涌村和沙角尾兩地的命名更早於西貢。至於地圖上最早的「西貢」,則在1866年的〈新安縣全圖〉中可見,而沙、蠔二地均見於〈新〉圖。是故,考察沙、蠔二地的來源及歷史,對認識西貢至為重要。

〈廣東沿海圖〉所示的「蠔涌村」和「沙角尾」 。
〈廣東沿海圖〉所示的「蠔涌村」和「沙角尾」 。

 

蠔涌村

蠔涌村得名於蠔涌河,該河發源於飛鵝山,經蠔涌村旁出海。涌口位置乃鹹淡水交界,蠔獲甚豐,每遇潮退,涌畔大小蠔錯雜沙石之間,俯首即是,是故命名為蠔涌。蠔涌背靠高山(飛鵝山山脈),面向外海,坐擁優厚天然資源,平原可供耕作,近海亦可捕魚。蠔涌村開村甚早,據聞遠在元明之間,其先祖已落籍於此。〈廣東沿海圖〉之後,清康熙及嘉慶年間修的《新安縣志》也有記載蠔涌村。

蠔涌河近貌。
蠔涌河近貌。

蠔涌村是西貢區內有較大型打醮活動的鄉村,其十年一屆的太平清醮,乃聯合大埔仔、南邊圍、莫遮輋、相思灣、大藍湖、蠻窩和竹園八村進行。蠔涌村的太平清醮已有三百年歷史,當年村民為酬謝車公顯靈,驅除瘟疫,於是在神前許下承諾,每隔十年舉辦一次。至於村內的車公古廟亦有四百年歷史,相傳車公為南宋武將,曾平定江南之亂,及後隨宋帝昺南下,駐守香港,車公愛民如子,深受村民尊敬,村民在他死後建廟供奉。而蠔涌村附近的五座大山頭(落山虎、大藍湖、界咸、百花林及回頭虎),在風水學上形成「五虎下堂」之勢,煞氣極大,不利蠔涌居民,車公座鎮於此,亦有利鎮壓。

車公廟建成後,有村民認為車公胯下無坐騎,不成體統,於是集資購一白石馬,置於廟外,之後,本來豐收的蠔涌村便告連年失收,稻田禾穗凌亂不堪,風水師覺得是白馬作祟,只好把白馬拆下,埋於廟外地下,自此村裡太平,五穀豐收。

及至當代,蠔涌村主要經營外銷生意,有醬油食品製造場、布廠、染廠,並有米舖、食物店、茶樓等,頗為熱鬧。2011年,曾翠珊執導的《大藍湖》就是以蠔涌為背景的香港電影,大藍湖亦是今天蠔涌村內的鄉村。大家如有興趣,可藉此電影一睹蠔涌附近的近貌。
 

沙角尾

沙角尾是西貢墟附近的大村,建村於明代時期,該處農耕條件甚佳,亦因為近海之故,村民既有農耕亦會捕魚。跟蠔涌村一樣,〈廣東沿海圖〉及《新安縣志》都有記載,足證其歷史悠久。
沙角尾得名原因已無文獻可考,據悉,大概因古時或有河溪把沙沖至該處形成沉積,形成「沙角」,而沙角尾正位於該沙角之「尾」,故得名「沙角尾」。沙角尾本是一條圍村,以前築有圍牆,圍牆內有十多條巷,隨著人口漸多,圍牆已拆走以騰出空地建房,可幸至今仍可見部份圍牆遺址。

沙角尾圍牆遺址。
沙角尾圍牆遺址。

沙角尾於二戰前亦有打醮活動,其十年一屆的打醮乃供奉天后,惜於戰前因曾發生衝突而停辦,後來亦因經費問題再沒舉行。現今,沙角尾村於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正誕時,到糧船灣的天后廟進行賀誕活動,當天村民會乘船到糧船灣天后廟,請天后到沙角尾村巡遊,及於村內的土地神前祭祀,最後於村內分發豬肉,並送請天后回糧船灣。

至1928年,村中「育賢書室」創校,成為村內甚至西貢墟重要的育人之所,甚具規模。該校由村內鄉紳韋斗樞帶頭籌辦,向移居海外的村民華僑募捐興建,韋斗樞更親自捐出部分土地建校,學校乃一座採西式建築而成的四方大樓,該校至1995年停辦,而於2014年則被列為三級歷史建築。至於韋斗樞亦曾多次出面調停村民與英國殖民政府之間的衝突,又協助政府收地修築大網仔路,至1960年代,他當選鄉議局特別議員,他對村貢獻猶深,至今其事跡仍廣為傳頌。

育賢書室近貌。
育賢書室近貌。

 

韋斗樞墓,位於西貢躉場,沙角尾村旁,韋氏後人於2010年重修。碑刻「耀文」,乃按韋氏字輩排名,韋斗樞為「文」字輩。而其孺人唐氏,名「唐四姑」,為一位「執媽」。
韋斗樞墓,位於西貢躉場,沙角尾村旁,韋氏後人於2010年重修。碑刻「耀文」,乃按韋氏字輩排名,韋斗樞為「文」字輩。而其孺人唐氏,名「唐四姑」,為一位「執媽」。

沙角尾的食品亦頗見特色,值得一提。村民會用蕃薯和糯米粉,做成一種類似薄餅的食物,稱為「雜糍」,用以在天忌節(農曆正月十九日)時紀念女媧,雜糍就是象徵女媧補青天的物料。另一種類似煎堆的食物,稱為「碌䭔」(䭔音:隊),多為新年時食,與一般煎堆不同的時,沙角尾的碌䭔為空心、不加芝麻。這類食物至今猶存,但懂其製法者已少之又少。

結語

沙、蠔二村是西貢最古老的村落,〈廣東沿海圖〉中記載二村,說明其歷史至少四百多年,雖然其開村的詳情已不可考,但透過僅有的文獻和鄉紳父老的口耳相傳,我們都可以對二村的歷史和現貌有概略的認識。認識新界鄉村,就是認識新界歷史,這對了解香港的過去有莫大意義。

 

 


參考文獻
黃佩佳著,沈思編校:《新界風土名勝大觀》(香港: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2016年)
劉觀生等編:《西貢鄉事委員會會刊》(西貢:西貢鄉事委員會,1974年)

 

 

作者:陳嘉禮(高級編輯/山東大學副教授)
上載日期:2022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