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2022年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Art Basel Hong Kong在疫情影響下,今年是第二屆以混合形式呈獻,展示亞洲及其他地區藝廊代表作品,讓觀眾深入了解亞洲區內多元藝術創作的概況,同時觀賞資深及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從展會的展覽規模來看,自2013年揭幕到2020年因疫情停辦展會之前,香港巴塞爾的參展畫廊數量幾乎每年都不會少於230家,而今年參展的有來自28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30間畫廊,佔用一層樓的展示空間。考慮到疫情及各地旅遊限制,現場設有多個獨立衛星展位,由巴塞爾藝術展委託本地代表向觀眾介紹未能親身蒞臨現場的藝廊的作品,衛星展位從去年的55家增加到了今年的82家。另外設有網上展廳,讓藝廊能在線展示作品,讓觀眾感受親臨展會的藝術體驗,可見疫情為藝術展覽及體驗帶來很多新挑戰和新機遇。 

今次Art Basel更聚焦本地藝術家,是向世界推廣香港藝術家的好時機。典亞藝博展亭是展覽焦點之一。典亞藝博創辦人及總監黑國強介紹今年以「藝•典 ARTique」為主題,融合藝術“Art”與古董“Antique”的意思,匯聚6間知名藝廊的典藏古物,更邀請了20位藝術家以此為靈感來創作,焦點作品包括洪強受東漢漢磚動物雕刻啟發而創作的流動影像裝置《動畫系列 : 歌舞跳》( 2022 );卓家慧為重現漢代青銅香薰杯而創作的工筆水墨畫《逾越時光》(2022 );甘志強設計的蘋果形狀竹製鳥籠《蘋果基因》(2022)等,帶來一場古今文化與藝術的對話。此外,是次典亞藝博展亭推出兩個以漢代青銅鳥燈和清代熊造型燈座為原型的角色進入Sandbox(沙盒)元宇宙,結合古典與現代藝術、文化及科技,帶來全新的收藏體驗。

典亞藝博創辦人黑國強先生介紹參與Sandbox元宇宙創作的原型角色。
典亞藝博創辦人黑國強先生介紹參與Sandbox元宇宙創作的原型角色。
典亞藝博創辦人黑國強先生介紹展品。
典亞藝博創辦人黑國強先生介紹展品。

本地知名畫廊季豐軒帶來謝景蘭、李華弌、盧志榮、傑拉德∙施耐德、皮耶∙蘇拉吉、喬治∙馬修、喬納斯∙伍德及薛松的畫作。謝景蘭的《內在空間》與喬治∙馬修的《熾盛光火》,作品一靜一動,展示出藝術家截然不同的內心世界。

謝景蘭的《內在空間》(圖右)與喬治∙馬修的《熾盛光火》(圖左)
謝景蘭的《內在空間》(圖右)與喬治∙馬修的《熾盛光火》(圖左)。

李華弌的水墨銀箔絹本作品《吟月(二)》(2021),蒼勁的枝幹與細膩的筆觸,銀箔在燈光照射下映出月色的寒光,與樹幹看齊的構圖予人置身於半空的感覺,仿如身處月色籠罩的夢境中。金銀箔的光輝與水墨的深沉相輔相成,感受到自然的寧靜、時間的流逝與永恆。

《吟月(二)》(2021)水墨銀箔絹本。 
《吟月(二)》(2021)水墨銀箔絹本。 

在Art Basel現場觀察到,藝術家許開嬌的《膠袋刺繡:香港金魚街二》(2021)裝置作品吸引很多觀眾打卡拍照。膠袋上繡有各種顏色的金魚,許開嬌表示是請來蘇州繡娘刺繡,膠袋金魚懸浮在亞加力膠箱內,配合彩燈照射出七彩糖果紙一般的光效,模擬五光十色的金魚街街頭印象,做到當代藝術與傳統對話。

藝術家許開嬌的《膠袋刺繡:香港金魚街二》吸引觀眾駐足拍照。
藝術家許開嬌的《膠袋刺繡:香港金魚街二》吸引觀眾駐足拍照。

除了展出海內外藝術作品外,Art Basel也與本地藝術館和本地遊聯動,豐富藝術旅遊體驗。M+與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共同委約香港藝術家鮑藹倫創作流動影像作品《光之凝》,作品結合真人表演和科幻片段,以手語表達大乘佛教經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期望向這座城市傳遞療癒的訊息,為香港觀眾帶來指引和希望。作品亦巧妙運用M+建築幕墻特性,相信市民近日在維港兩岸也有被蘊含哲學意味的光影效果吸引。

流動影像作品《光之凝》。(圖片來源:M+網頁)
流動影像作品《光之凝》。(圖片來源:M+網頁)

雖然線上也能觀展,但現場觀直觀到作品的筆觸、光影、聲效和整體氛圍帶來的感受是無法取代的,策劃線下藝術活動相信有助豐富體驗。而Art Basel展覽期間,CHAT六廠和M+策劃「CHAT六廠 x M+藝遊之旅」免費巴士導賞團,設有前往位於南豐紗廠的CHAT六廠和M+的路線,由團隊向公眾介紹荃灣和西九龍兩個地區的歷史和文化故事,導賞團名額更是一早爆滿。而香港瑰麗酒店亦與Art Basel合作,帶來洋溢藝術氣息的豪華住宿體驗。策展、場館、展覽、拍賣、美食饗宴與旅遊住宿聯動,香港發展藝術旅遊大有作為。

 

 

 

作者:李靜雯(助理編輯)
上載日期:202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