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在電視娛樂普及的年代前,香港市民平時的娛樂或是集合於擁有收音機的店舖或家中聆聽電台廣播劇,更多的是在街邊的攤檔租借小說或漫畫,作為精神上的娛樂消遣。1950年代,普通吃一碗白粥要五仙,幾碗白粥的價錢,便可以買到價格三毫子的言情小說,及後便稱為「三毫子小說」,當中起首者為虹霓出版社(社址在德輔道中26號四樓)推出的《小說報》。

手上一份第28期的《小說報》的尺寸為八開本(26cm X 37.5cm),1956年10月15日出版,每份定價港幣三角。封面以「一份報紙的價錢‧一本名作家的小說」作招徠。這些「三毫子小說」的篇幅介乎四萬字至六萬字不等,附有彩色印刷的封面及內頁插圖,內容主題主要圍繞愛情,兼有奇情和反映社會風貌等內容,對普羅市民來說可說是廉價的娛樂產品。

《小說報》第28期封面,齊桓著三毫子小說
《小說報》第28期封面,齊桓著三毫子小說。


《小說報》大受歡迎,於是便有兩毫書店(社址位於軒尼詩道125號)出版的「兩毫子小說」,進行競爭。現時香港文學書籍收藏市場較多出現「三毫子小說」和「四毫子小說」,「兩毫子小說」較少出現。

兩毫子小說《吻別》和《初戀》封面,以兩枚相連的港幣一角圖案為封面設計特色。尺寸為32開(13 cm X 19 cm),更便於閱讀和收藏。
兩毫子小說《吻別》和《初戀》封面,以兩枚相連的港幣一角圖案為封面設計特色。尺寸為32開(13 cm X 19 cm),更便於閱讀和收藏。


踏入1960年代,「三毫子小說」加價而成為「四毫子小說」,而在1956年開始出版「三毫子小說」的環球出版社更成為這類小說出版的後起之秀。環球出版社由《新報》老闆羅斌創辦,該出版社旗下的「環球文庫」成為1960年代至1990年代不少香港市民的精神食糧。

環球出版社出版的四毫子小說《舊愛新歡》的封面和內頁插畫,均由董培新繪畫。董培新以中國水墨畫繪畫金庸小說的人物和故事為人所熟識。
環球出版社出版的四毫子小說《舊愛新歡》的封面和內頁插畫,均由董培新繪畫。董培新以中國水墨畫繪畫金庸小說的人物和故事為人所熟識。


繼環球出版社後,遠東圖書雜誌出版社、吳興記書報社、明明出版社和香港鶴鳴書業公司等分別出版一系列以「遠東文庫」、「新潮文庫」、「星期小說文庫」和「新文藝文庫」等為名的「四毫子小說」,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競逐精神食糧的市場。

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四毫子小說」封面
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四毫子小說」封面。

 

在1963年創作中國第一部意識流小說《酒徒》的劉以鬯在該小說中這樣評價「四毫子小說」︰

目前,四毫小說的產量已達到每天一本,除了那些盜印別人著作的,多數連文字都不通,更談不上技巧與手法。這種四毫小說,猶如稻田裡的害蟲一般,將使正常的禾苗無法成長。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時候出版一本健康的、新銳的、富有朝氣的文學雜誌,雖不能像DDT般將所有害蟲全部殺死;最低限度,也好保護幼苗逐漸茁強。……

將四毫小說改編成電影,說明製片家袛想爭取低級趣味的觀眾。製片家仍以賺錢為最高目標,哪裡談得上提高水準?……香港就是這樣一個地方,四毫小說的作者可以天天吃牛柳,嚴肅的文藝工作者却連牛柳的香味也不容易嗅到。

劉以鬯的評論反映一定的事實,一般每本「四毫子小說」約50頁、四萬字,作者的稿酬達至300至400港元。實際上,以撰寫嚴肅文學見稱的劉以鬯亦曾撰寫「三毫子小說」;其後任《明報》總編輯的張續良亦曾撰寫「四毫子小說」《夜刧》。《夜劫》的封底這樣介紹1964年的張續良︰「他是本港一位頂尖兒記者,工作有年,穿插於法庭間,熟悉社會各階層人物的性格。他撰寫偵探小說,內容曲折,佈局精密,一氣呵成,自有其獨特之處,早已馳名文壇。」因此,不論職業上「搵食」的需要還是文藝上的追求,亦不阻礙香港文化人撰寫「三毫子小說」或「四毫子小說」的行為。

 

 

 

作者:蔡思行(執行總編輯)
上載日期:2022年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