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2018年、2019年、2021年和2022年,中環大館(Tai Kwun)、荃灣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CHAT六廠)、西九文化區 M+ 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先後對公眾開放啟用,與康文署轄下的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藝術館,以及位於中環八號碼頭私營的海事博物館,共同為香港市民和遊客,帶來連場講好香港故事、國家故事和世界文化精品故事的文化盛宴。

筆者先後到訪了上述四間博物館和活化保育項目,發現香港不只增添了這四個博物館和活化項目,更提供了香港博物館和活化項目嶄新的觀眾體驗,足為現時和即將開幕的博物館或文化項目所借鏡。

大館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區政府合作的活化計劃,在2011年起針對中區警署建築群進行復修建築工程之成果。作為香港歷史研究者,筆者對於大館能夠以最高規格復修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這三個法定古蹟,感到欣慰。大館提供了實體的展示空間,使參觀者可以體驗置身裁判司署法庭和監房內,親身感受昔日的歷史場景。有古亦要有今,大館全新建築物「賽馬會藝方」設立大館當代美術館,每年提供場地為來自香港和其他地區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展覽。大館於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可見其結合歷史、當代藝術展覽和休閒生活消費模式的成功之處。

大館於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
大館於2019年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om)

舊日的博物館通常只設置櫥窗擺放展品,並附文字說明及聲音導賞,讓參觀者了解展品背後的歷史和文化故事。近年來,博物館的展覽更着重展覽與參觀者個人的連繫,不只是單向通過展品向參觀者提供訊息,而是更着重啟發參觀者思考人生的體驗和機會。例如今年4月至6月的「雙同」(Double Vision)展,Candice Breitz製作兩位韓裔加拿大女孩Hanna Kang及Laurie Kang的影片,以相同的畫面分左右兩面先後緊接輪流播放Hanna及Laurie對相同問題的回答。她們說到對自己備受白人同學歧視,對自己韓裔的血統感到不悅,這不禁令在漆黑中看着影片的筆者感到震慟︰明白到原來能夠在自己國家不受任何歧視的生活着,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荃灣CHAT六廠前身是由陳廷驊在1954年創立的南豐紡織廠房原址,六廠於1960年落成。CHAT全稱是Centre for Heritage Arts and Textile,反映了這項活化項目的重心︰一方面通過前六廠二樓的傳統實物展覽和虛擬實境眼鏡裝置等,重現南豐和香港紗織業歷史的發展,另一方面,CHAT亦以共學計劃讓參觀者親自製作物品的經歷。除了CHAT,經活化後的南豐紗廠(The Mills)項目,另有南豐作坊和南豐店堂這兩個支柱,使創意培育基地與體驗式零售可以落地生根,形成互相融合的有機體,使歷史傳承和創新發展共存。

舊日的紗廠坊改建後加入新建造的天窗,成為活化後南豐紗廠內的社區廣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舊日的紗廠坊改建後加入新建造的天窗,成為活化後南豐紗廠內的社區廣場。(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M+ 是香港當代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正好與以中國文物、中國書畫、外銷藝術、現代及香港藝術等藏品為主的香港藝術館,以及展示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貴文物的香港故宮的範疇互有不同,使香港在本地、內地和外國藝術和視覺文化展覽上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版圖。

M+是香港當代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
M+ 是香港當代嶄新的視覺文化博物館。(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不論 M+ 7月初結束的「安東尼.葛姆雷:亞洲土地」展覽中,所展出包括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邀請象山邨約300位老少居民製作如海水般多的陶瓷泥人陣,還是現時仍在M+展出的「香港:此地彼方」展覽中,所展出九龍皇帝曾灶財在九龍地圖深具特色的九龍皇帝毛筆字,都吸引着參觀者的眼球和留影紀念。作為歷史愛好者,對於展覽內陳幼堅、劉小康、蔡楚堅、黃炳培(又一山人)等設計的廣告海報,無論香港太古城、茵怡花園、堅尼地道電力變壓站、香港亞洲貨櫃大廈(現為亞洲貨櫃物流中心)的建築圖則或模型,又或者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8位元至64位元電子遊戲中九龍城寨和啟德機場等舊香港情景,都深感興趣。

1984年至2020年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和香港各地遊戲開發商所開發遊戲下的香港街景影像。
1984年至2020年英國、日本、美國、加拿大和香港各地遊戲開發商所開發遊戲下的香港街景影像。(圖片由作者提供)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西九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港幣35億元成立。香港故宮以「歷古今,遊無界」為口號,除了展廳1至5以及展廳8至9主要陳列北京故宮博物院借出的珍寶外,參觀者千萬別錯過展廳6「同賞共樂——穿越香港收藏史」。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西九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港幣35億元成立。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是西九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項目,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款港幣35億元成立。(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展廳6訴說了近百多年來港人在藝術收藏方面的歷史,包括香港史上首批藝術贈藏——遮打爵士藏品,其後再有何東爵士捐贈名畫予政府。最令人感動的是,何安達(Anthony Hardy)售出自己收藏的商周時代青銅器,以集中資源建立香港海事博物館。與故宮息息相關的藏品,有曾任故宮博物院瓷器專門委員會的胡惠春,來港後與同好創立「敏求精舍」,捐贈了不少國寶文物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清朝滅亡後,原藏於北京紫禁城的名畫流出宮外,部分流落香港的北山堂、虛白齋和至樂樓,後來再陸續捐給香港各大博物館。夢蝶軒、懷海堂、達文堂與嘉文堂更捐贈千件珍寶文物,作為香港故宮首批藏品。

香港故宮亦是香港首間推出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金幣的博物館。NFT最近在香港藝術展覽開始成為新潮流,今年9月28日至10月5日,在西九藝術公園大草坪舉行Digital Art Fair亞洲系列2022,當中亦採用了NFT技術。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發行的NFT金幣。(筆者藏品)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發行的NFT金幣。(筆者藏品)

為甚麼要有香港故宮的存在?援引展廳5「器惟求新—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展覽藝術顧問又一山人的話,或者能提供答案。在展廳開首的壁板和結尾的影片,都有這段話︰「回到過去,回到未來。回到光速極速,回到基本還原。向前走…是快。是探索。往後看…是慢,是靈感所在。」又一山人近年來最著名的作品是以香港紅白藍膠袋為特色的操作,他分享說曾有人說乾隆時代也有這種紅白藍設計,有甚麼特別?在影片中又一山人分享道,傳承不是傳承能力和技術,而是傳承做人的價值和原則。我們(設計師)不在西方潮流的東西裏,而返回東方尋找靈感,這就是我們的選擇。

香港故宮展廳5展示的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紋撇口瓶。(香港地方志中心拍攝)
香港故宮展廳5展示的乾隆款彩色玻璃螺旋紋撇口瓶。(香港地方志中心拍攝)

又一山人的話發人深省。值此香港特區成立25年之際,國家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需要審視香港歷史上所承傳文化藝術的底蘊,成為文化創作和展示靈感的源源活水。
 

 

 

本文已在2022年7月16日率先於《信報》刊登。

作者:蔡思行博士(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