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近百年前的香港,由於位處中西文化的交匯點,交通方便,文壇的發展百花齊放,傳統文學、新文學各自精采。事實上,在新文化運動影響所及之前,傳統詩文在港的發展已十分蓬勃,文人南來匯聚香江,他們結社酬唱,抒發故園之思,留下大量作品。他們同時興學育材,推動出版,甚或參與慈善事業,使國粹得以弘揚,下一代得蒙啟迪。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及香港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合辦的「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展示南來文人於香港傳承神州文化的貢獻。

展覽挑選清末民國時期20位南來文人,其中11人曾考取清朝進士,介紹其生平事跡以及他們在港的貢獻,並展示他們的遊蹤、留港期間所著述或編輯的出版物和手稿。在多位文人之中,賴際熙對本港文教事業的影響尤大,他曾為前清國史館總纂,1911年移居香港後,於香港大學從事中文教學與國學研究。為提升香港的中文水平,他在紳商的支持下,創辦學海書樓,並禮聘多位前清翰林講授傳統國學。工餘他又與陳伯陶、陳步墀、鄧爾雅等文人不時到宋王臺賦詩唱和,寄寓亡國之痛。

展覽挑選清末民國時期20位南來文人,其中11人曾考取清朝進士,介紹其生平事跡以及他們在港的貢獻,並展示他們的遊蹤、留港期間所著述或編輯的出版物和手稿。
展覽挑選清末民國時期20位南來文人,其中11人曾考取清朝進士,介紹其生平事跡以及他們在港的貢獻,並展示他們的遊蹤、留港期間所著述或編輯的出版物和手稿。
在展覽中可以重尋南來文人在港的遊蹤
在展覽中可以重尋南來文人在港的遊蹤。


廣東饒平人陳步墀在香港的影響也甚為觸目,他為米業商人,1908年廣東發生水災,哀鴻遍野,他在香港《實報》上發表《救命詞》三十首,呼籲港人籌款賑災,得到婦女界熱烈響應,繡詩義賣,傳為佳話。

當時活躍於香港文壇的文人不乏女性,張紉詩便為其中的表表者,她為碩果社、堅社及圓社成員,詩才備受推重,有「詩姑」之譽,她又以擅繪牡丹著稱。
 

蘇澤東的《宋臺秋唱》與陳步墀《宋臺集》合集為展品之一
蘇澤東的《宋臺秋唱》與陳步墀《宋臺集》合集為展品之一。


這個展覽重現了南來文人在港所建構的文化場景,讓人感受到當時濃厚的文化氛圍。他們以文會友,憑詩寄意的情懷讓人追思;他們為延續神州文化而積極投身教育事業的熱忱,弘揚孔教精神,更讓人欽敬。展覽以倒影葉脈為主題,希望藉此反映清末民初南來文人是香港文學的重要源流,引領着香港文人的人文風氣。

當時的文人常於酒家雅集,交流詩作、書畫篆刻。
當時的文人常於酒家雅集,交流詩作、書畫篆刻。

 

【展覽詳情】

「南來文人‧人文來南––嶺南文人與百年香江文教展」

自晚清民國百年以來,南來的廣東文人對中國傳統文化在香港的傳承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人文南來,不但創辦各類學校以培育人才,結社雅集,唱和揮毫,寄情抒懷,傳遞人文精神與氣節,同時亦創辦刊物,舉行展覽,以保存及推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瑰寶,把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與文人的風雅帶到香江。文脈南傳,經學藝文等代代相傳的國粹在此地興盛一時。

是次展覽將從二十位南來文人的生平出發,透過珍稀書刊、文人合照、報章文獻及文人著述畫作等展品,展現南來文人在香港的行跡、文化教育活動及其重要貢獻。

日期:         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5月8日
展覽地點: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展覽廳
主辧單位: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嶺南文化研究計劃」 及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贊助機構: 北山堂基金、旭日慈善基金

 

 

 

作者:李彩嫻(編輯)
上載日期:2022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