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的影響下,來往世界各地的航班數目大減,熱愛往外地旅行的香港市民,或一起在港遊山玩水享受郊遊樂,又或者在酒店Staycation,重拾一點在外地旅行的樂趣。如果我們將時空推前半個世紀的話,會發現當時香港前往外地的機票價錢所費不菲,住在市區的市民,前往新界已經算是往外地旅行了!

如果要說介紹新界旅遊熱點的專家,一定離不開吳灞陵!吳灞陵在1934年12月4日創辦香港首個登山組織——庸社行友,至今仍然存在。香港華僑日報出版吳灞陵撰寫的《新界風光》一書,我購自舊書店,屬增訂第四版,於1965年5月出版。該書初版於1960年6月5日出版,幾年間多次再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

「新界風光」四字由吳灞陵手書。
「新界風光」四字由吳灞陵手書。

該書圖文並茂地介紹了沙田、大埔、沙頭角、粉嶺、錦田、屏山、屯門(當時稱為青山)、荃灣、坑口、大嶼山和長洲容易遊覽的地方。民以食為天,郊遊不免容易饑腸轆轆,吳灞陵介紹了新界的美食,就是海鮮︰「『食海鮮』是大家歡喜的,青山灣地方最聞名,因青山灣碼頭有海鮮艇,沙田也有鮮舫;長洲食海鮮也很馳名,到元朗就吃烏頭(鱭魚)、「奄仔」蟹,這是一種當地出產的美味;到流浮山就吃鮮蠔;到沙田要吃『老爺豆腐』。」

吳灞陵擬訂、盧志德繪製的沙田遊覽示意圖。
吳灞陵擬訂、盧志德繪製的沙田遊覽示意圖。


《新界風光》作為華僑日報旅遊小叢書第一種比較常見,但同一叢書第三種,同樣由吳灞陵撰寫的《今日南丫》就比較少見。該書固然有一定的篇幅介紹南丫島當時值得遊覽的地方,但更多則是介紹1965年南丫島在名稱、土地、沿革、人口、鄉事、公安、經濟、交通、公用、醫療、文化、教育和展拓的前景各方面的情況,可說是當時了解南丫島現況的百科全書。當時機場還位於九龍城,大嶼山自然是荒蕪之地,所以吳灞陵設想南丫島是大嶼山以外最適合發展的離島,他列出了當時南丫島適合發展的六個優點︰

1.    面積大,是大嶼山以外面積最大的離島;
2.    距離近,距離香港島西南只有兩英里;
3.    交通便,南丫島南段和北段均有航線來往港島,並且有街渡;
4.    居住好,南段和北段有灰沙路聯繫,有食水、電力、醫療和教育提供;
5.    開廠優,有足夠地皮,廉價人力等;
6.    旅遊廣,海岸曲折,形成眾多海灣海灘,可以建設為消暑勝地,「搞一個『旅遊中心』。」

由吳灞陵撰寫的《今日南丫》
由吳灞陵撰寫的《今日南丫》。
吳灞陵擬圖、盧志德繪製的今日南丫圖解。
吳灞陵擬圖、盧志德繪製的今日南丫圖解。


另一本由風雨居士編的《香港名勝古蹟與掌故》,新綠洲出版社出版。出版年份從缺,這是1970年代前不少香港出版書籍的普遍情況。從出版社K字頭及六位數字的電話號碼,可以估算這本書在1960年代末後出版。這本書分港九史話、港九區域、港九古蹟、港九名勝、新界名勝、島嶼名勝、港島民間神話七章,當中有不少地名、名勝和掌故的內容。

由風雨居士編的《香港名勝古蹟與掌故》
由風雨居士編的《香港名勝古蹟與掌故》。

港島最高的山是太平山(Victoria Peak),為甚麼又叫作「扯旗山」?風雨居士寫道︰「相傳大盜張保仔在香港改隸之前,就利用此山頂來做瞭望台,看見商船進出,就用旗語向山下營寨通知,派船出動劫掠。」《香港志‧大事記》簡要地記載了張保仔的惡行︰「1808年9月11日︰虎門協副將林國良率船25艘出海剿捕海盜張保(俗稱張保仔)。林追剿至孖洲洋(今索罟群島孖洲一帶),為張擊敗,被其俘獲殺害。」

《香港名勝古蹟與掌故》借用了吳灞陵擬訂的「今日大嶼山圖解」,昔日大嶼的情況一目了然。
《香港名勝古蹟與掌故》借用了吳灞陵擬訂的「今日大嶼山圖解」,昔日大嶼的情況一目了然。


我不時向書友介紹︰「百靈出品,必屬佳品﹗」百靈出版社除了出版中國詩詞等書外,出版香港旅遊指南也十分有名。這本《香港旅遊指南》以「全新編訂,旅行權威」作招徠,約在1960年代末後出版,由江春華負責攝影香港各旅遊名勝。雖然此書內頁照片以黑白兩色印刷,但無減其饒有趣味的掌故文字味道。它這樣介紹位於南丫島榕樹灣的「張保仔洞」︰「當地人叫這巖洞做『盲老鼠窿』。所謂『盲老鼠』,就是『蝙蝠』,……有些人卻喜歡爬進洞去,收拾牠們的大糞,拿去藥店換錢。原來牠們的大糞叫『夜明砂』,中醫師作為眼科用藥,治『發雞盲』最有效。」

《香港旅遊指南》以「全新編訂,旅行權威」作招徠,約在1960年代末後出版,由江春華負責攝影香港各旅遊名勝。
《香港旅遊指南》在1960年代末後出版,由江春華負責攝影香港各旅遊名勝。


《香港志》分為十大部類,包括2020年底已經出版的〈總述〉和〈大事記〉兩類,另有自然、經濟、社會、文化、政治、人物、特記和專志八類。過往我在大專界從事教研工作,不免集中於香港歷史研究的某個方面。《香港志》則是香港地方的百科全書,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收藏的文獻資料自是必須參考的來源之一,但亦有不少流落民間的歷史收藏品如舊書刊、雜誌、旅遊指南等,亦是可資利用的珍貴資料。因此,逛舊書店、舊物收藏店、瀏覽網上拍賣平台等,都成為修志的任務和滿足個人收藏愛好的指定動作。這亦成為我為大家分享舊香江情與事的寶貴資料。

 

 

 

作者:蔡思行(執行總編輯)
上載日期:2021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