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70多年前的香港,一群學者在資源極其不足的情況下,憑着熱誠與理想,在佐敦創辦了一間以弘揚中國歷史文化為己任的書院。書院的資金嚴重不足、規模小、設備簡陋,但師資卻是一流的,也是不少著名學者的搖籃。當代著名儒家學者余英時、知名哲學家唐端正、著名文學家盧瑋鑾等,都是這書院的畢業生。它就是亞洲文商學院,亦即是新亞書院的前身。

1949年,錢穆(1895-1990)、唐君毅(1909-1978)、張丕介(1905-1970)等學者南下香港,並創辦新亞書院。他們三人不單是新亞書院的支柱,也是當代極具影響力的學者,其中錢穆和唐君毅的學術成就更得到公認。

錢穆是著名國學大師,他在1923年完成的《先秦諸子繫年》通過分析先秦諸子的著述,以及大量史料的印證,對先秦諸子的生平事蹟、學術淵源、思想流變及各家間的相互影響進行了考證,並訂正了司馬遷《史記》的謬誤之處。1930年發表的《劉向、劉歆父子年譜》,以年谱形式排列了劉向、劉歆父子生卒、任事年月及新莽朝政,用具體史事揭櫫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謬誤,震動整個學術界,他亦因此被推薦出任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其後歷任北京大學史學系副教授,兼任清華、燕京、北平師大史學教授。

唐君毅就是過去ASL中國文化科課文<與青年談中國文化>的作者,一生致力維護中國文化。五四運動以打倒孔家店為口號,西學亦於晚清大量東來,國人紛紛以反傳統為尚,在這大環境下,要講中國文化,就不單要對傳統儒佛道的要義作出整理,更要融通西方哲學,唐君毅正好完成了這項工作,他的晚年作品《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就是一本融通中、西、印哲學的經典,書中更判定了中、西、印哲學的高低。西方學者認為這部作品可與柏拉圖、康德的著作媲美。八十年代的《大英百科全書》把唐君毅列為中國近代五大哲學家之一,中文大學甚至專門開了「唐君毅哲學」一科。

張丕介早於1928年便往德國福萊堡大學留學,1935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回國講授經濟學及農業經濟學。抗戰期間,任教育部農業教育委員會專任委員,並在國立西北農學院任教授兼訓導長及經濟學系主任。之後於於中央政治學校,國立貴州大學任教。張丕介主張自由經濟,是土地改革專家,曾協助台灣成功進行土地改革。

新亞書院的辦學目的為「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旁採西歐大學導師制度,以人文主義之教育宗旨,溝通世界中西文化,為人類和平社會幸福謀前途」。學院最初只租用九龍偉晴街華南中學的三間課室,在夜晚上三小時的課。課程都是一些共同必修科,如中國通史、哲學概論、經濟學和政治學等,旨在以私人講學形式,培育通材。 

當時香港的物質和經濟條件遠不及今天,新亞書院是從窮窘中創辦出來的。當時學生的學費只佔書院總開支的兩成,而且很多學生交不出學費,所以老師們也拿不到薪水。為了讓書院得以維持下去,老師們要投稿到報紙去賺取稿費,張丕介甚至把太太的首飾典當以支持書院。有些學生因交不起學費,就幫忙負責校務,以獲得津貼,老師也容許學生在學校天台露宿,讓他們可省下租房子的錢。當時有些學生因營養不良而患病,書院也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不單減免他們的學費,甚至為他們找醫生。新亞的校歌就反映了當時艱苦的情況:「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趁青春、結隊向前行」。 

在建校初期,師生加起來,只有數十人,連禮堂也沒有,租用的課室是小學的,所以桌櫈都特別矮小,但這幾個簡陋的課室,卻令香港成為中國文化與哲學的基地。錢穆在1949年10月10日的開學禮中,開宗明義說:「文化教育是社會事業,是國家民族歷史文化的生命」。 為了令下一代繼承中國文化,幾位國學大師懷着不屈不撓的精神經營新亞書院,師生們都稱這精神為新亞精神。
 

桂林街校舍(1949-1956)。(圖片來源:新亞書院網站)
桂林街校舍(1949-1956)。(圖片來源:新亞書院網站)


然而,新亞精神指的不單是吃苦奮鬥的精神,更指尊重傳統文化,相信中國文化的發揚,必然會為中國帶來光輝的前途,也相信只要恢復國人的歷史文化自信心,中國就能在世界上站起來的信念。因此,新亞精神也代表着理想與抱負,以及濃厚的民族意識。

雖然創校初期極其艱苦,但新亞書院並沒有因經濟條件不足而停止辦學,反而在星期日加開文化講座,講者除了錢、唐外,更有著名學者董作賓、夏濟安、林仰山等,結果令書院聲名鵲起,香港亦成為研究中華文化的重鎮。這時,新亞書院的教育理想亦開始得到社會認同,不同的機構亦於1953年開始資料新亞書院,如:美國雅禮協會、美國哈佛燕京學社、香港孟氏教育基金會等。

1956年7月,新校舍第一期於農圃道建成,之後第二、三期工程陸續完成,新亞才逐漸有課室、實驗室、圖書館、辦公室等設施。

農圃道校舍(1956-1973)。(圖片來源:新亞書院網站)
農圃道校舍(1956-1973)。(圖片來源:新亞書院網站)


1959年,新亞接受香港政府的資助,改為專上學院,並於1963年,與崇基學院、聯合書院組成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亦因此為人所認識。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1973至今)。(網上圖片)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1973至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上載日期:2021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