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珍寶海鮮舫已圍板,即將移離香港,看來香港的珍寶,離港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以往登上珍寶海鮮舫用膳,跟一般香港市民一樣,覺得是尋常不過的事情,沒有特別留影。以往看到珍寶、太白和海角皇宮三艘泊於香港仔的海鮮舫明信片,多是其外觀,鮮有聚焦其內部裝飾。翻閱手上收藏的舊明信片和照片,反而找到尖沙咀舊美麗華酒店內金碧輝煌的萬壽宮歌劇院,其內部裝飾較珍寶海鮮舫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有哪一位香港市民或外國遊客,還記得這個地方?它亦不如珍寶般,在香港和外國電影以至電子遊戲中頻繁出現。因此,建築的特色和歷史的長短,並不是衡量珍寶是否值得保存下來活化的唯一考慮。能夠承載一代又一代香港市民和遊客集體記憶的地方,才是香港的珍寶,無可取代。

舊美麗華酒店內富有中式宮殿特色的酒樓—萬壽宮歌劇院,正上方有「協和萬邦」的牌匾。(圖片為筆者珍藏明信片)
舊美麗華酒店內富有中式宮殿特色的酒樓—萬壽宮歌劇院,正上方有「協和萬邦」的牌匾。(圖片為筆者珍藏明信片)

過去六期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共有26個歷史建築物,當中舊大埔警署、景賢里等更先後兩次被列入不同批次的活化歷史計劃中。它們不限於政府建築物,亦有私人業權建築物,包括雷生春、藍屋建築群等。它們的總樓面面積介乎140平方米(芳園書室)至7,673平方米(前北九龍裁判法院),全都是陸上的建築物,其評級包括法定古蹟、一級歷史建築、二級歷史建築和三級歷史建築。珍寶海鮮舫與它們不同,皆因它是泊於海上的畫舫,其總樓面面積達45,000平方米,沒有歷史建築的評級。然而,正因為如此,其活化可塑性其實更高。

有獨特的歷史,但沒有歷史建築的評級,都有其自化生存之道。1954年,陳廷驊創立南豐紗廠,廠址位於荃灣白田壩街。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南豐四廠、五廠、六廠先後落成,見證香港紡織業的黃金時代。2008年,南豐紗廠停止紡紗作業。2018年,四廠至六廠活化工程完成,搖身一變為The Mills,由「南豐作坊」、「CHAT六廠」、「南豐店堂」三部分組成,集零售、展覽館和初創工作間於一身。

The Mills總樓面面積約24,500平方呎,當中約兩成的空間展現昔日香港紡織業相關的產品和紡織廠的歷史,另外八成空間是富有文青和品味風格的零售和餐飲店舖。這成功形成了發展和保育互相包容共存的生態系統(ecosystem),這在活化項目中十分重要︰過於着重保存舊有的事物,便未能與現代人日常生活、品味、消費發生有機的聯繫;反過來只留軀殼的保育,則將最寶貴和接地氣的歷史文化價值︰懷舊、地道、過癮,都一一拋棄了。這一切都講求平衡,才能成功。

筆者大膽建議,不妨保留和翻新珍寶海鮮舫二樓的金鑾殿,而其他樓層則改為介紹香港飲食歷史文化的小型展覽館和創新且富有品味的零售店舖。廣東俗語有云︰「捉到鹿都唔識脫角」。珍寶,就是香港珍貴的鹿茸,懂得服下,能夠為疫後香港的旅遊業和經濟「進補」!

能夠成為講好獨特香港故事的歷史人物和地點,屈指一算有幾個︰孫中山,有特區政府以港幣5,300萬元收購,並動用港幣9,100萬元進行修葺的甘棠弟——孫中山紀念館;虎豹別墅活化為虎豹樂圃;李小龍,雖然香港文化博物館有暫未有結束日期的「武.藝.人生 ─ 李小龍」展覽特備節目,尚需努力爭取建立永久的李小龍館。再到珍寶海鮮舫,港幣600萬元的修葺費用,原來經營者無法負擔,被迫離港。

1988年實寄明信片上所見珍寶海鮮舫金鑾殿,勢成只能長存心中的集體記憶。(圖片為筆者珍藏明信片)
1988年實寄明信片上所見珍寶海鮮舫金鑾殿,勢成只能長存心中的集體記憶。(圖片為筆者珍藏明信片)

為寫此文筆者翻箱倒籠,終於尋回一張1988年珍寶海鮮舫實寄明信片,片上留言把珍寶形容其為全世界規模最大和最豪華的海鮮舫︰「... the largest and most luxurious floating restaurant in the world, where you can enjoy, among others, delicious fresh sea-food and dim-sum with courteous service。...」美味的海鮮和點心或許能再覓,尤如帝皇般的服務和場景,或許只能在其他地方,重溫舊夢矣!

前文提及的萬壽宮,新西蘭奧克蘭剛好有一家同名的萬壽宮海鮮酒家(Mandarin Palace Seafood Restaurant)。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到外國或博物館,才能對珍寶懷緬一番,相信是另一次的「鹿角遺恨」。

 

 

 

本文已在2022年6月14日率先於《香港01》刊登。

作者:蔡思行博士(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