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剛開埠的1840年代,大批包括來自省城廣州的內地人士,來到香港這「埠頭地」工作或營商,同時又將省城的飲食文化及習慣移至香港。一時間,大小食肆紛紛開業,供應粵式筵席、小菜、茗茶、點心、包餅、酒醋,以至早期被稱為「大菜」的西餐等。而大部分都以羊石廚師、羊城巧手、珠江佳味、羊城美點和省城美酒以作宣傳及標榜。1924年,著名的高陞茶樓的開業告白中,亦有「精點則取法於羊城」的語句。1927年,大同酒家舉辦滿漢全席,該酒家東主親赴廣州採辦食材,為當年的盛事。

早於20世紀初,已有多間省城的馳名酒家,在港開設分店,包括陶陶居、南園、文園及大三元等,亦有多間酒家和茶樓的名稱為廣州、五羊及嶺南。而廣州老牌的蓮香茶樓,則於1927年在嶺南茶樓原址開設香港分號,此分號一直經營至現今。1937年,廣州的太平館西菜亦在香港開設分店。以魚翅馳名的大三元及廣州酒家則經營至1970年代。

約1930年的石塘咀山道。中左方最高的是金陵酒家,右方有巴士停車處的是廣州酒家。
約1930年的石塘咀山道。中左方最高的是金陵酒家,右方有巴士停車處的是廣州酒家。(圖片由作者提供)
由先施公司望「大金龍」粵菜酒家,約1953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由先施公司望「大金龍」粵菜酒家,約1953年。(圖片由作者提供)

無論羊城或香港的酒家,除供應粵式酒菜茶點外,還供應「廣式」的月餅,大筵小酌的午晚飯,一盅兩件的飲茶以至味道雋永的中秋月餅,皆為省港兩地人士的摯愛。有一段時期,「廣式」月餅亦被稱為「港式」月餅。

1930年代,粵港兩地居民往來頻密,交通工具發達, 朝發夕至,省港兩地的飲食名店開放得更多,「食在廣州」的風氣亦傳至香港,除日據時期的短暫中斷外,一直都在蓬勃地發展。

父親於1920年代來港定居,對於廣州的飲食一直都未能忘懷。1970年代同赴廣州遊覽,曾到過長堤的大三元酒家和蓮香茶樓、狀元橋附近的蛇王滿餐館、北園及畔溪酒家等,還提及他故居荔灣一帶的艇仔粥及羊雜湯。

1962年由中環街市(左)東望皇后大道中。右為廣式的高陞茶樓及餅家。(圖片由作者提供)
1962年由中環街市(左)東望皇后大道中。右為廣式的高陞茶樓及餅家。(圖片由作者提供)

經過皇上皇和廣州酒家,使我想起香港多間「夏天賣雪糕,冬天賣臘味」的皇上皇及位於石塘咀的廣州酒家,我曾在廣州酒家出席過一個典禮。

內地實施改革開放後,省港兩地居民的接觸更加頻繁。提及飲食,無論珍饈美饌以至中秋月餅,皆為百味紛陳,美不勝收。1990年代,可在廣州賓館嚐到在香港久違了的「飲夜茶」風味。

兩年前,與友儕一遊廣州,又可嚐到廣州、畔溪等多間酒家食館的佳餚,對於習慣香港口味的在下來說,是別有洞天和相互輝映,此外還有適逢其會、大快朵頤的美好經歷。

 

 

 

作者:鄭寶鴻(歷史圖片收藏家、香港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文化博物館名譽顧問、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名譽顧問)
撰文日期:2021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