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標籤

Article

香港人常用的粵語口語,部份用詞來自中古漢語,書寫時亦真有其字。我們常以「無厘搭霎」指人做事馬虎、不認真、不謹慎、不負責任,「搭霎」二字在漢語文學有時會寫作「傝𠎷」(tap3 sap3)。 

早於南朝《玉篇.人部》已有記載此詞語:「傝𠎷,惡也。一曰不謹貌。」此詞在明朝時亦有「搭撒」、「搭煞」、「撻煞」等近音寫法。

例如《西游記》第三十九回:「老官兒,這等沒搭撒,防備我怎的?」;《西游記》第五十六回:「 行者道:師父,你好沒搭撒。你供我怎的?」明朝編著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則使用「搭煞」此詞:「又過了兩日,那老兒沒搭煞,黑暗裡已自和那婆娘摸上了。」,這裡的「搭撒」或「搭煞」都指對事情不上心。

又例如《金瓶梅》第五十七回:「哥,你日後那沒來回,沒正經,養婆兒,沒搭煞,貪財好色的事體,少幹幾樁兒也好。」用法較似現代的意思,指人糊里糊塗過日子或不夠踏實。明代梁辰魚崑曲劇目《浣紗記.養馬》亦有近似意思的描述:「我家本官沒撻煞。一生只愛把錢挖,嗏,連累皂隸不當耍。」

「傝𠎷」一詞有時亦引申作隨意、漫不經心的樣子,例如明末清初王夫之《西江月 俗諢》中的「傝𠎷幾分卽澑,郎當一味鼾𪖙」。

由以上例子可見,近代漢語已有和現代粵語「傝𠎷」(tap3 sap3)讀音接近的詞語,意思也和現在使用的相似。

 

 

 

上載日期:2022年3月2日
作者:周兆倫(高級編輯)